临夏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水经注卷二洮水流域考略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的价格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河水又东,洮水注之。《地理志》曰:水出塞外羌中。《沙州记》曰:洮水与垫江水,俱出嵹台山,山南即垫江源,山东则洮水源。《山海经》曰:白水出蜀。郭景纯《注》云:从临洮之西倾山,东南流入汉,而至垫江。故段国以为垫江水也。洮水同出一山,故知嵹台,西倾之异名也。

嵹台、西倾,即今西倾山。

洮水东北流,迳吐谷浑中。吐谷浑者,始是东燕慕容之枝庶,因氏其字,以为首类之种号也,故谓之野虏。自洮嵹南北三百里中,地草遍是龙须,而无樵柴。

鲍远航认为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大量使用了从晋元帝而至晋恭帝的几乎所有东晋皇帝的年号,说明他把东晋看作王朝正统,同时他把其他杂胡诸国视为野虏[1]。

洮水又东北流,迳洮阳曾城北。《沙州记》曰:嵹城东北三百里有曾城,城临洮水者也。建初二年,羌攻南部都尉于临洮,上遣行车骑将*马防与长水校尉耿恭救之,诸羌退聚洮阳,即此城也。

洮阳曾城,熊会贞援引《读史方舆纪要》判定洮阳、曾城是一城之二名。(会贞按:《方舆纪要》,古洮阳城亦谓之曾城,是一城二名,此称洮阳、曾城,乃合言之[2]。)刘满等实地踏勘后认为洮阳曾城便是位于今卓尼县卡车乡洮河南岸的羊巴古城[3]。(备注:羊巴古城出土的八棱碑现已成为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据地方志记载,周肇南,临潭(今卓尼县)人,清贡生,光绪三十三年(年)入基督教,是当地最早入教者之一。他将自己家产和阳坝滩地(今称“羊巴古城”)全部捐献给教会,包括羊巴古城出土的八棱碑。清宣统元年(年)11月18日,美国德裔汉学家劳费尔从周肇南获此碑,随即运回芝加哥,成为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4]。)

菲尔德博物馆馆藏的中国“八棱碑”图/林梅村

洮水又东迳洪和山南,城在四山中。洮水又东迳迷和城北,羌名也。又东迳甘枳亭,历望曲,在临洮西南,去龙桑城二百里。

洪和城,即今甘肃临潭县新城镇[4](据《甘肃通志》临洮府条:洪和故城今卫(洮州卫)治,后魏置郡,后入吐谷浑,郡废。按此洮州卫城当系在原洪和城基础上扩建改筑而成的。)

迷和城,按注文结合洪河城为临潭县新城镇推析,颇疑迷和城今卓尼县纳浪乡温旗村古城。杨守敬认为“泥、迷音相近”,迷和城当即北魏时期吐谷浑修建的泥和城。(后魏太和十五年,吐谷浑修泥和城,置戍,魏攻拔之。案下《注》言,泥、迷音相近,泥和当即迷和也[5]。)

甘枳亭,有学者认为甘枳亭当在今西寨乡野狐桥一带[6],而按前述洮水所经的洪和城(今临潭县新城镇)、迷和城(卓尼县纳浪乡温旗村古城)次序考量则亦大致符合注文所述。

洮水又东,迳临洮县故城北。禹治洪水,西至洮水之上,见长人,受黑玉书于斯水上。洮水又东北流,屈而迳索西城西,建初二年,马防、耿恭从五溪,祥木盖谷,出索西,与羌战,破之,筑索西城,徙陇西南部都尉居之。俗名赤水城,亦曰临洮东城也。《沙州记》曰:从东洮至西洮一百二十里者也。洮水又屈而北,迳龙桑城西,而西北流。马防以建初二年,从安故五溪出龙桑,开通旧路者也。俗名龙城。

临洮县故城,有学者认为秦汉时期的临洮城就是今日卓尼县卡车乡境内的羊巴城[7];但此论的问题在于将注文所述洮水依次流经的洮阳曾城、洪河城、迷和城、甘枳亭、临洮县故城的方位次序颠倒混乱,故本文从《地图集》所论即西汉临洮县故城位于今岷县城(岷县城坦遗迹即秦陇西郡临洮县治,位于洮河南岸。现存城垣遗迹为明筑清葺,墙体夯层中夹有秦汉粗绳纹瓦片,秦瓦内侧饰菱形格纹,与战国秦长城沿线暴露的秦瓦相似。此类瓦片在城墙基部亦有暴露[8]);而卓尼县卡车乡羊巴古城则为洮阳曾城。

索西城,学界多认为即今梅川镇古城遗址。梅川之地较开阔,其东南茶阜乡一带至岷县城郊为一窄隘峡谷,洮河穿峡而过。梅川西北面之山嘴村的“山嘴”伸向洮河北岸,亦形成一隘口。梅川系通往岷县的咽喉要道,秦时为临洮县的门户,当筑塞设防,以作为临洮外围之屏障。故东汉马防等在此筑索西城而“徙陇西南部都尉居之”以防羌人。梅川古城遗址位于梅川乡*府南约米,位于洮河北岸第一台地,地域开阔。此为梅川老街,原有古城1座,毁于年,现仅剩东北面之角墩,基宽8米,残高6米。在城墙下采得细绳纹灰陶罐残片。在距梅川古城不远的杏林村曾出土过一批细绳纹灰陶罐[9]。

龙桑城,当地学者认为龙桑城的位置在今岷县中寨乡附近[10];但按注文“又东迳甘枳亭,历望曲,在临洮西南,去龙桑城二百里”结合该该文中甘枳亭在今西寨乡野狐桥一带(按注文甘枳亭与望曲亦相去不远,颇疑“望曲”即今西寨乡野狐桥附近的特殊“几”字形河曲)考量则直线距离他们所认为的龙桑城(岷县中寨乡)仅23.5公里左右(见如下百度地图),即便考虑道路蜿蜒曲折的因素亦与“去龙桑城二百里”距离描述相去甚远。故龙桑城地望本文姑且存疑。

洮水又西迳步和亭东,步和川水注之。水出西山下,东北流出山,迳步和亭北,东北注洮水。洮水又北出门峡,历求厥川,蕈川水注之,水出桑岚西溪,东流历桑岚川,又东迳蕈川北,东入洮水。洮水又北历峡,迳偏桥,出夷始梁,右合蕈垲川水。水东南出石底横下,北历蕈垲川,西北注洮水。

步和亭,当地学者以为元山坪即为《水经注·河水(二)》所载之步和亭故址,步和川水即临潭县境内的“磨沟”,沟侧有村庄名“水磨沟”、“下磨沟”。依《水经注·(二)》可知,元山坪上秦汉时设有“守烽火之亭”曰”“步和亭”,宋代在亭的基础上置“铁城”以设防[11]。

洮水又东北,迳桑城东又北会蓝川水,水源出求厥川西北溪,东北流迳蓝川,历水池城北,东入洮水。

桑城,当地学者认为即石门峡城障遗址,遗址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石门乡东面的石门沟口村北侧,地处石门沟与洮河交汇的洮河西岸石门峡口,城障遗址坐落在高出洮河水面约40米的天然高阜之上,与卓尼县洮砚乡驻地隔河相望。此处原有方坞形城障1座,内有后建的龙王庙,毁于年“引洮上山”工程。从现存遗址分析,其略呈方形,面积约0平方米,无有角墩马面。有残墙垣一段,长30米,高6米,墙体厚2米,夯层厚0.08米~0.14米,与战国秦长城夯层厚度相同。地面散布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素陶片及较多的原庙宇残砖断瓦,并有少量秦汉粗绳纹瓦残片。其为一秦汉城障遗址[12]。

水池城,此城建在角麻墩下的台地上,三面临水,大有水泊梁山之势,有用兵古道从城下经过。唐代中期,这条古道从长安城沿渭河而上,经渭源县的峡城过洮河至水池城,直通河州、青唐、甘州、西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集镇,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东面有黑水河,西面有杨家河,两河在此汇合后面流去。城池内的田地里随处可见昔日的残转碎瓦。据《甘肃古迹录》记载:在县(今甘肃省临洮县)西南九十里景古城附近。北魏为蕈川县。隋为水池县。《康乐县地名录》记载:景古旧城系北固所见水池县址,属枹罕郡,唐废。此城修建与北魏,历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诸代,并两次更名,唐时废[13]。

洮水又北,迳外羌城西,又北迳和博城东,城在山内,左合和博川水。水出城西南山下,东北迳和博城南,东北注于洮水。

外羌城,当地学者认为峡城当为“外羌城”遗址,峡城位于渭源县峡城乡驻地,地处洮河东岸第一台地磨沟峡与洮河交汇处西北测。此地为一古代泥石流冲积扇,耕地中暴露大量齐家文化、寺洼文化陶片及秦汉粗绳纹瓦片、细绳纹灰陶罐、灰陶甑残片,当地群众称乡*府东面的耕地为“瓦窑”(因绳纹瓦多,故名),系青铜时代至秦汉的古遗址[14]。

和博城,“和博城”当在今莲麓乡附近,“和博川水”当为冶木河,地寺坪堡寨遗址似为“和博城”亦或“和博城”防御体系的亭燧城障遗址,其隔河与渭源县境内上土牌遗址相望。地寺坪遗址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莲麓乡东面的地寺坪村,地处冶木河与洮河交汇处东侧的洮河西岸第一台地高阜之上。该地原有一堡寨,居高临下,面积约15亩,寨墙及其内庙宇毁于“农业学大寨”平田整地。地面暴露大量残砖断瓦,其中有粗绳纹板瓦、细绳纹灰陶罐残片和厚为6厘米的秦汉残砖。秦汉砖长36厘米,宽18厘米,厚6厘米。其形制为一代定制,有别于后代庙宇之砖[15]。

洮水北迳安故县故城西。《地理志》陇西之属县也。《十三州志》曰:县在郡南四十七里。盖延转击狄道、安故,五溪反羌,大破之,即此也。

安故县故城,《中国历史地图集》将其标在今临洮县南约十公里的地方,即玉井镇。通过翻阅史料并结合实地考证,粱彦斌认为古安故县应在今临洮县南的三甲乡安下川村[16]。按注文援引的《十三州志》:“(安故)县在(陇西)郡南四十七里”作距离考量,则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城)距离县南的玉井镇约11公里显然是严重不符的;相较之下临洮县城距离临洮县南的三甲乡安下川村约24公里,虽然比“郡南四十七里”略远些但大致是相符的;故本文从梁氏等所论即安故县故城应在今临洮县南的三甲乡安下川村一带。

洮水又北迳降狄道故城西。阚骃曰:今日武始也。洮水在城西北下,又北,陇水注之,即《山海经》所谓滥水也。水出鸟鼠山西北高城岭,西迳陇坻,其山岸崩落者,声闻数百里,故杨雄称响若坻颓,是也。又西北,历白石山下。《地理志》曰:降狄道东有白石山。滥水又西北,迳武街城南。又西北迳降狄道故城东。《百官表》曰:县有蛮夷谓之道,公主所食曰邑。应劭曰:反舌左衽,不与华同,须有译言乃通也。汉陇西郡治,秦昭王二十八年置。应劭曰:有陇坻在其东,故曰陇西也。《神仙传》曰:封君达,陇西人,服炼水银,年百岁,视之如年三十许,骑青牛,故号青牛道士。王莽更郡县之名,郡曰厌戎,县曰操虏也。昔马援为陇西太守六年,为狄道开渠,引水种秔稻,而郡中乐业,即此水也。滥水又西北流,注于洮水。洮水右合二水。

降狄道故城,即汉狄道县故城,在今甘肃临洮县城西南。

左会大夏川水,水出西山,二源合舍而乱流,迳金柳城南。《十三州志》曰:大夏县西有故金柳城,去县四十里,本都尉治。又东北迳大夏县故城南。《地理志》王莽之顺夏。《晋书地道记》曰:县有禹庙,禹所出也。又东北出山,注于洮水。洮水又北,翼带三水,乱流北入河。《地理志》曰:洮水北至枹罕,东入河,是也。

金柳城,《和*县志》记载:“公元年(晋太宁三年),前凉在和*地置金剑县,治金纽城(又名金柳城,今蒿支沟口)。”“金柳”可能是“金纽”的谐音所致。金柳城亦名金剑城,盖因其位于金剑山下而得名。清进士邓隆所著《漓水·大夏水考》载:金剑城位置在“湫池沟口”曹家山根,即今三合镇石虎家村。城东西长约米,南北宽约米,占地面积约0.06平方公里,北靠红崖洼(金剑山),西靠丝绸古道南阳山,南邻广通河,遥望和*川,属*事要地,扼控丝绸古道。民国时期,古城残垣及城外大青石凿成的门墩尚存,年平田整地时,城墙遗迹被毁。当时从城郭废墟中出土大量的古币、箭矢、斧戟、刀剑、锥马针、烧结铁块、碳化粮食等物。古币中有五铢、大泉及宋代熙宁、崇宁的铜币。该城西起蒿支沟粮库门前,东至张家和沿村,南至三合小学,北至一里池(已干涸),城址平坦,造型方正,现国道兰郎公路穿遗迹而过[17]。

大夏水,即今广通河。

大夏县故城,学界多认为即今广河县阿里麻土乡古城村古城遗址。据《广河县志》记载:“在广通河北岸的阿力麻土东乡族乡迤东,今名古城村,是乡*府所在地。经查实,古城遗址在北岸二级阶地上,分为上古城(西)与夏古城(东),中由广通河北岸支流巴家沟长流水分开。古城基本已五地面城垣可寻,唯城基夯土层隐约可辨。据步测,夏古城遗址南北长约米,方形,大于上古城。城内农田中曾拾到汉瓦及宋代陶片。城东越过寺沟至贾家村,曾出土过汉代砖瓦和五铢钱等。……阿力麻土古城遗址被不少学者认为是汉代大夏县城的遗址,从遗址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出土的汉代文物来看,这一看法不是没有道理的。[18]”

而按注文援引:“《晋书地道记》曰:县有禹庙,禹所出也”则大夏县故城称谓之由来当与大禹出生地有着深厚的渊源。

图表1水经注大夏水流域百度地图

[1]鲍远航:《水经注》文献学文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4年5月

[2]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卷二

[3]刘满:《唐洮州治所位置考》,《敦煌学辑刊》,年第1期,第40页

[4]刘满:《唐洮州治所位置考》,《敦煌学辑刊》,年第1期,18页

[5]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卷二

[6]摘自《秦代长城西端遗迹》

[7]范学勇:《秦长城西端起点临洮地望与洮州边墙考》,《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年第1期,第43页

[8]《秦长城西端遗址》,人文网,年3月10日

[9]摘自《秦代长城西端遗迹》

[10]摘自《秦代长城西端遗迹》)

[11]摘自《秦代长城西端遗迹》

[12]摘自《秦代长城西端遗迹》

[13]摘自《秦代长城西端遗迹》

[14]摘自《秦代长城西端遗迹》

[15]摘自《秦代长城西端遗迹》

[16]粱彦斌:《汉陇西鄢安故县城址考》,《陇东学院学报》,年7月,第46页

[17]马俊华:《寻找掩埋在田野中的历史--金剑城考察记》,新浪博客,(-05-:43:22)

[18]《广河县志》第32章“文物古迹·阿力麻土古城遗址”,兰州大学出版社,年10月,第——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