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6月19日电(艾庆龙)19日,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志安表示,在马家窑文化研究过程中,民间研究是重要力量,他们“自筹钱粮”,进行研究工作,一定程度上促使马家窑文化传播,希望国家在课题研究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
当日,马家窑文化学术报告会在甘肃临夏举行。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和甘肃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其中马家窑文化边家林遗址、半山遗址及齐家文化遗址等因在临夏首次发现而命名。
图为马家窑文化彩陶珍品展海报。艾庆龙摄
马家窑文化最早是由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于年在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发现,他认为该文化为一处仰韶文化遗址。为了与河南、陕西的仰韶文化相区别,将其称为“甘肃仰韶文化”。
年,中国考古学家夏鼐在《临洮寺洼山发掘记》中首次提出,安特生所谓的“甘肃仰韶文化”与河南仰韶文化有颇多不同,应以马家窑遗址为代表。年,《新中国的考古收获》一书将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不同时期的遗存合在一起,正式命名为“马家窑文化”,此后为学术界广泛采用。
痴情马家窑文化的王志安,在27年的研究中,个人出资办刊物、建网站,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马家窑文化。还与民间人士一起创立了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研究会成立27年,从县级研究会发展到省级研究会。”王志安表示,研究工作不要局限于某一发现地,要让全国有志之士参与其中,形成研究气候,自然就会出现主题线索。
“随着大量新出土材料的积累,马家窑文化彩陶研究越来越受学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