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化临夏古籍里的河州上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http://m.39.net/pf/bdfyy/
                            

编者按:年由张昆鹏编剧,卢小波和左兴导演的《典籍里的中国》在央视播出,立即受到好评。这个节目聚焦典籍,捕捉典籍中的亮点,把“珍珠”串联成文化之链,对中华文明脉络进行梳理。记载河州之史书甚寡,只有明嘉靖本《河州志》、清康熙二十六年《河州志》、清康熙四十六年《河州志》、清宣统元年《河州续志稿》及民国《续修导河县志》。尽管如此,马坚强仍埋头古籍,整理出了关于河州的记载。他说:“遍读古籍经典,乃自立宏愿,一则于古籍中辑载河州之文,使之成篇,以备查用;二则遍搜古诗,辑咏河州之诗词,使之成牍;三则于河州诗词、书法界推广普及格律知识,以期振兴河州诗词。”历来古籍浩渺如瀚海,经过一番集废寝忘食的搜集整理,《古籍中关于河州的记载》已完成部分,《临夏文艺》将分期编发。我们套用了央视的标题《典籍里的河州》,为便于了解中华文明典籍,我们文首穿插介绍了马坚强引用的古籍。

梦幻河州王援朝

古籍里的河州(上)

马坚强

因感于“记河州之史书甚寡”,余自辛丑于网络遍搜古籍,辑之于美篇,以资乡人查用。前日王维胜老师索稿,余未及细校,匆匆整理后交付。因余才疏学浅,其中谬误,在所难免,谨期广大读者及学者原宥。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

《山海经山经西山经》载:“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

*河流过大河家丁生智

《山海经海经海外北经》载:“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

《山海经海经大荒北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槛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积石。”

“有阳山者。有顺山者,顺水出焉。有始州之国,有丹山。”

“有大泽方千里,群鸟所解。”

注:“大泽”,有人认为是今之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一带,据专家考证,上古时期,临夏市盆地为一片汪洋,相传大禹治水时从东方凿开缺口(今泄湖峡),使得洪流汇入*河、此地成为沃野;但临夏“大泽”达不到“方千里,群鸟所解(方圆千里,是群鸟褪羽的地方)”标准,亦无“群鸟所解”之佐证,或为青海湖或其他更大的湖。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尚书禹贡》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

桦林谷张维吉

《尚书夏书禹贡》载:“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攸同。荆、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原隰厎绩,至于猪野。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厥土惟*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厥贡惟球、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又载:“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注:上句多被误传为“导河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的一部杂家名著,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一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

恐龙大峡谷钟世文

《吕氏春秋论慎行论》载:“禹东至榑木之地,日出九津,青羌之野,攒树之所,?天之山,鸟谷、青丘之乡,黑齿之国;南至交址、孙朴续樠之国,丹粟漆树沸水漂漂九阳之山,羽人、裸民之处,不死之乡;西至三危之国,巫山之下,饮露吸气之民,积金之山,其肱、一臂、三面之乡;北至人正之国,夏海之穷,衡山之上,太戎之国,夸父之野,禺强之所,积水、积石之山。”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或《刘安子》,相传是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而成的一部哲学著作,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淮南子地形训》载:“河水出昆仑东北陬,贯渤海,入禹所导积石山。赤水出其东南陬,西南注南海丹泽之东。赤水之东,弱水出自穷石,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绝流沙,南至南海。洋水出其西北陬,入于南海羽民之南。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

瑞雪映彩霞韩小平

《史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汉代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写成的,是所有史书中用时最长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帝时代(约公元前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而又融汇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治、经济、*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史记十二本纪夏本纪》载:“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所同。荆、岐已旅,终南、敦物至于鸟鼠。原隰厎绩,至于都野。三危既度,三苗大序。其土*壤。田上上,赋中下。贡璆、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序。”

注:此文绝类《山海经》所载,应为借用。“即序”,亦作“即叙”,就序、归顺意也。

太子山许建国

又载:“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又东至于盟津,东过雒汭,至于大邳,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史记八书河渠书》载:“夏书曰:禹抑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然河菑衍溢,害中国也尤甚。唯是为务。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南到华阴,东下砥柱,及孟津、雒汭,至于大邳。於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北载之高地,过降水,至于大陆,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勃海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

《汉书》是一部断代史。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祖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汉书》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两书都有记述。这一部分,《汉书》常常移用《史记》。但由于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改易。

云海马忠贤

《汉书志地理志上》载:“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酆水逌同。荆、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原隰厎绩,至于猪野。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厥土*壤。田上上,赋中下。贡球、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叟,西戎即叙。”

注:此文绝类《尚书》所载,应为借用。

又载:“道弱水,至于合藜,余波入于流沙。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汉书志沟洫志》载:“《夏书》:禹堙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陆行载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毳,山行则梮,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然河灾之羡溢,害中国也尤甚。唯是为务,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南到华阴,东下底柱,及盟津、雒内,至于大伾。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酾二渠以引其河,北载之高地,过洚水,至于大陆,播为九河。同为迎河,入于勃海。九川既疏,九泽既陂,诸夏乂安,功施乎三代。”

《汉书传西域传上》载:“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厄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其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属焉。其河有两原:一出葱岭出,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盐泽者也,去玉门、阳关三百余里,广袤三四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云。”

《后汉书》是历史类文学作品,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朝东汉时期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年),共年的史事。《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章怀太子李贤注,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记》,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

《后汉书本纪孝桓帝本纪》载:“闰月,烧何羌叛,寇张掖,护羌校尉段颎追击于积石,大破之。白马令李云坐直谏,下狱死。”

作者简介:马坚强,网名芦岭书隐,东乡族,70后,中共*员,甘肃省临夏县井沟乡人,甘肃省作协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诗歌创作研究会会员、临夏州作协会员,在《诗刊》《甘肃诗词》《民族日报》等报刊杂志及《甘肃省诗歌创作研究会》《甘肃楹联》《临夏文艺》等网络公众平台发表诗词百余首,年出版诗集《坚强诗稿》。现供职于临夏县残疾人联合会。

原标题:《古籍里的河州(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