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甘肃省攻克了最后的贫困堡垒,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退出,与全国一道赢得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年岁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开局起步。脱贫之后的甘肃大地情景如何?近日,记者走进曾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临夏州东乡县、甘南州舟曲县和曾经“苦甲天下”的定西市安定区,看到甘肃各地乡村振兴的图景正火热展开。
临夏东乡: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机制
“60岁正好干活!”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拱北湾村,刚从地里忙活回来的村民闵有苏夫对记者说。此前,因妻子身患重病,闵有苏夫的家庭经济负担非常重。拱北湾村*支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后,将闵有苏夫一家列为监测帮扶对象,并为其儿媳提供公益性岗位,让她在照顾家人的同时增加一份收入保障。
在东乡县乡村振兴局信息数据中心,一套覆盖了全县6.38万农户的户情信息系统正实时运转。为了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东乡县按照农户家庭成员信息、产业就业情况、生产生活条件等要素,探索建立农户户情信息系统,精准掌握全县所有农户的基本情况。
“驻村包社联户干部在入户过程中通过手机操作,现场即可完成信息采集、数据修改、实时上传,做到了对全县所有农户产业就业、‘两不愁三保障’等情况的动态监测。”东乡县乡村振兴局工作人员马英豪告诉记者,这个系统为易返贫致贫对象的快速发现、快速预警提供了系统化数据支撑。
早发现是为了早帮扶。该系统分乡镇对农户需求进行统计,分为兜底保障、就近务工、公益性岗位、贷款养殖等类型,并推送给相关行业部门。行业部门和乡镇干部共同入户核实情况后,再落实相关*策措施,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措施准。
截至今年12月10日,东乡县共新识别易返贫致贫户户人,落实帮扶措施项。目前,这套农户户情信息系统已在临夏州全州上线推广。
甘南舟曲:*建引领产业兴
冬日午后,阳光洒遍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的山林田野。走进城马村的智能蔬菜大棚,暖湿气息扑面而来。电子屏上清晰地显示着此刻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情况,32.4摄氏度的高温让人仿若置身夏天。眼前,一排排萝卜叶绿意盎然,樱桃萝卜水灵可爱。
“像这样的蔬菜大棚,村里一共有9座,运营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每年蔬菜大棚的分红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约9万元。”城马村*支部书记张俊师介绍。近两年来,城马村组建股份制经济合作社,由村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法人,发展羊肚菌、黑木耳等特色种植业。
城马村以合作社为依托,成立联合*支部,领导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年以来,城马村的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再到结出硕果,两年间积累资金约28万元。
城马村以*建引领推动产业发展是甘南州推动*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甘南州按照“*建引领、组织带动、产业富民、经济强村”的发展思路,鼓励引导村*组织领办创办一批合作社,对符合条件建立*组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部建立*组织,充分发挥了*组织的凝心定向和引领带动作用。
定西安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助民增收
临近年底,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南河村村民董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种了40多亩马铃薯,刨去成本,统共赚了六七万元。种马铃薯也不费心,都是机械化作业,平时我还去镇上打工,一年下来也赚了两三万元。家里还养了2头猪、6只羊,年底卖了还能赚个两万六。”
一年下来,董虎收入十一、二万元,谁能想到,在年,董虎一家才脱贫。致富的转机出现在年,这一年,南河村建成高标准农田亩。“村里把小块地合并成大块田,合作社提供机械设备,我扩大了马铃薯种植规模,种地更轻省,赚钱也翻倍。”董虎说。
年以来,西巩驿镇着力改善全镇农业生产条件,按照集中连片,整流域、整山系推进的思路,打破村社界线、地埂界线,将原先的“皮条田”进行“二合一”或“三合一”建成大块田,并配套建设完善生产路网、排水设施等。目前,西巩驿镇已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约4万亩,占全镇中低产梯田的36.4%。
“皮条田”变成了“大块田”,“无路田”变成了“宽路田”,“畜力田”变成了“机耕田”,这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西巩驿镇走出了一条修梯田、调结构、促增收的产业发展好路。
(本报记者王冰雅宋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