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明新风临夏市魅力折桥湾的仁义巷 [复制链接]

1#

千里捎书为一墙,

让地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提起这首百多年来广为传诵的诗篇,其中所描述的“仁义巷故事”更是被世人代代相传的文明风尚。

折桥镇折桥村瓦房社的村社巷道内,由于道路狭窄且相对封闭,曾经是尘土飞扬、泥泞不堪、杂草丛生、垃圾成堆,一入盛夏更是臭气熏天,人们往往掩鼻而过、甚至绕道而行,成为村庄的“顽疾”。

年,折桥镇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在市委市*府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人居环境改造项目,折桥村瓦房社的环境整治被提上日程。在走村串户过程中,镇村干部拿着图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瓦房社群众宣传*府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的计划。乡亲们看到村子的蓝图后,都十分高兴,纷纷议论着。

“这个项目好,建成后我们的农家院也会升值”。

“我们这个垃圾坑变成花园了!我们完全支持!”

当村*支部书记马福荣提出,我们要用有限的资源和财力,把这个项目做好。因为项目没有征地费用,希望大家把自己门前院后空闲地点腾出来,利用项目资金做成景观小品,如果地方允许,最好能做一个小广场。

看懂了村支书期盼的眼神,村口的马华第一个慷慨发言。

他说,“我大门上的自留地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村上争取项目不容易,做成景观是为了大家,我完全支持,不要*府一分钱!”

“我的‘树榻’(树林的意思)贡献出来,交给村上,你们看怎么好就怎么做,我完全没有意见!”

就这样,7户人家共计余平米的“私人领地”无偿地成了公共共享地块,拓宽了视野,极大地方便了项目施工。于是,盖碗巷内就有了一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和水车乐园,项目建成后,不仅改善了瓦房社的环境,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受到市民和游客的高度赞誉。

曾经的瓦房社小巷,是典型的“垃圾巷”,如今成为游客如织的景区。

曾经的折桥村,村民文化普遍低、矛盾纠纷多,如今,“仁义”的折桥村民以好客赢天下,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魅力折桥湾的“仁义巷”是折桥镇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结出的果实,也是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畅游在折桥镇的街巷村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宣传处处可见,或是一副色泽鲜艳的墙体彩绘,或是一个极富哲理又浅而易懂的图画故事,又或是一个造型别致与浓郁的乡村气息相吻合的造型……穿行在村社间的那一抹红,用脚步丈量忠诚,用汗水书写担当,把文明新风带入新时代农户,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乡亲们的心灵,一股清新的文明新风正在为全镇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魅力折桥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