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边钰吴梦琳韦维
橙*陶体上,描绘着旋纹、同心圆纹、锯齿纹、菱格纹、四大圆圈纹、变体神人纹等彩陶纹饰。它们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还在繁复纹饰演变中,传递出史前文明的信息。9月8日,四川日报全媒体“寻根五千年中华文明三星堆对话古遗址”大型融媒体报道采访团一行前往甘肃省博物馆,在这里继续探寻“马家窑文化”的风华。
内彩变体人面纹彩陶盆
马家窑文化以“彩陶”闻名遐迩,彩陶的纹饰是史前先民们对自然界的直观反映、对美的追求和当时人类精神层面的某种信仰、崇拜。如今可透过这些陶器上纹饰的演变,一窥先民对外在世界的理解与想象。
旋涡纹双耳彩陶壶
现场,可以看见马家窑文化的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相继发展的文化类型和时期的彩陶。此时陶器器表打磨的非常光滑,彩陶以黑、红等色绘制花纹。
随着农业种植的逐渐兴起,先民们将这些动植物的形象,艺术化绘制于陶器上,既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的认知和敬畏,也正体现出当时的生产生活方式。记者看到,这些纹饰中,包括各式各样的花纹、叶片纹、葫芦纹等。
除了植物之外,还有一些图案纹饰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大多是自然崇拜的反映。比如,展出的旋涡纹双耳彩陶壶,是典型的马家窑类型彩陶。上面,除了平行线纹,还有典雅的旋涡纹。它们按照对称方式排列组合,这种流畅的线条绘出动感强烈的旋纹,像千姿百态的浪涛,凝聚在奔流不息的旋动中,传递出浓浓的美感。中国博物馆协会史前遗址专家委员会顾问、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郎树德解释,马家窑类型的图案画中大量画着的水波纹,就是先民们对水的敬畏、歌颂和崇拜。
随着时间推进,在马家窑后期和半山前期,展出彩陶上的旋纹也逐渐变化,“先民的审美观点和艺术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把水的画法进一步图案化,红彩产生后,先民们在彩陶上四面定点,画成了二方连续的黑红两彩大旋涡纹图案,这些大旋涡纹图案正是先民对水的崇拜、歌颂和赞美。”
此前的纹饰,多以自然界作为描摹对象,而作为马家窑文化中晚期代表性纹饰之一的神人纹,则是先民们开始在陶器上抽象描绘人的形象。
神人纹人的四肢均向上曲折,四肢端还绘有指爪,用圆圈代表头部。据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神人纹也从写实到了抽象。展出的临夏市博物馆馆藏的神人纹双耳彩陶壶为马厂时期,可以看见这一时期头部大多直接被完全省略,有的还将人的躯干也直接省略,简化为肢爪纹。
在马家窑文化陶器中,还有一些奇妙的纹饰,例如四大圈纹。先用红色带绘四大圆圈,内外绘黑色带圈,圆圈内中再填充各种各样的图案,例如网格网线纹、菱格纹、十字纹、圆点圆圈纹,足以看出马家窑先民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