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第七十一期
和*汉族婚嫁习俗
文章选自:《和*县史话》
和*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多种文化交融的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不同而又非常丰富的生活习俗,汉族婚嫁习俗就是其中的一种。
汉族婚俗,从介绍相识到迎娶进门大概要经过保媒、合相、议彩礼、送定酒、追节、择日迎娶、吃宴席、回门、坐对月等程序,每个程序都有讲究,当然也有自由恋爱的男女青年省略某些程序直接跨入婚姻的殿堂,但和*的大多数汉族青年仍然遵循着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谈婚论嫁,继承着先辈们繁衍生息的传统规矩。
和*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多种文化交融的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不同而又非常丰富的生活习俗,汉族婚嫁习俗就是其中的一种。
汉族婚俗,从介绍相识到迎娶进门大概要经过保媒、合相、议彩礼、送定酒、追节、择日迎娶、吃宴席、回门、坐对月等程序,每个程序都有讲究,当然也有自由恋爱的男女青年省略某些程序直接跨入婚姻的殿堂,但和*的大多数汉族青年仍然遵循着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谈婚论嫁,继承着先辈们繁衍生息的传统规矩。
送彩礼、送定酒均要有媒人陪同介绍。送完定酒至迎娶进门,往往要经历一段时间,长则二三年,短则三五月,而在这期间,逢主要节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节等民间称为四大节)时,男方要向女方行“追节礼”,俗称“追节”。追节一般是双四色礼(烟酒糖茶),给女方从头到脚两套衣服等。
时机成熟,要操办喜事。择日是非常慎重的一件事,一般要“阴阳”先生选一个良辰吉日。婆婆先去女家行礼要人,然后届时迎娶。迎亲人必须在前半夜放进女家门,后半夜迎新娘离开娘家,天亮前进婆家门。迎亲人在途中遇到巨石、古树等忌物时,须贴上写有吉利话的红纸条。迎亲时,新娘离开娘家,家中大小人口一律回避,新娘必须放声大哭,哭得越响,表示女儿越孝顺,对母亲离别之情越深,而不哭的新娘则会遭到别人笑话。新娘离家时必须穿上一件红衣服,又称“熟衣”,到了婆家进门前要扔到正房顶上,除属相相合的新郎以外其他人均要回避一时,由“阴阳”主持举行拜天地、饮交杯酒等仪式。迎亲人一般是一男,女方家请女人送亲,迎亲和送亲人必须是“运相”(属相为本年内适用的人)。新娘迎进婆家的次日,婆家摆宴席宴请新娘家人、其他亲友及送礼的宾客,一般人家只办一天的宴席,亲友、宾客多的人家要办两天或三天,大操大办,非常热闹,也比较阔气。宴席最少要上八道菜,每次上一个,第一道菜是表示恭喜发财的“发菜”,最后一道一般是用糕米、红枣、葡萄干等做成的酿饭。经济条件好的人家菜肴丰盛,用料高档,贫寒人家较为简单。席间,新娘新郎要向来宾逐一敬酒,熟悉的来宾会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祝福新娘——“掐”新娘。“掐”得越狠,表示祝福越深,夫妻会越恩爱。新娘的嫁妆由娘家人赴婆家吃宴席时带来,嫁妆送到婆家门口时,婆家要搭“红”、给钱迎进。交接嫁妆柜钥匙时,婆家人先赠以钥匙钱,而后才将钥匙放在盘子中交给婆家。娘家人在吃席前要摆嫁妆让大家观看,同时给新郎和婆家人抬“针线”。“针线”有衣服、鞋袜、毛巾等。宴席将毕,婆家给娘家女客、小孩抬赠钱物,给媒人的是一个猪头、一双皮鞋、一套衣服和十个“大馍馍”的厚礼。岳母会得到现金、衣料、“猪背”等。席间,宾客们还会把公婆打扮成小丑的模样,俗称“闹公公”。
随着社会的进步,婚礼程序有了很大程度的简化,也引来了许多外地的现代仪式。一般在国家法定节日或重大节庆日举行婚礼,仪式由主婚人、介绍人讲话,新郎和新娘介绍恋爱经过,向客人行礼、互相行礼,亲友搭礼以示祝贺,有的旅行结婚,彩礼自愿,宴席简办,嫁妆不摆,请阴阳、拜天地等内容也多被简化。
本期主播
严海容
临夏州广播电视台播音员,《广闻天下》栏目主播,《脱贫倒计时》栏目编辑,主播。
责编:敏婷编导:严海容
编辑:田玉燕主编:李建芳祁蓉梅
监制:姬平总监制:刘永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