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临夏变ldquo产业特色rdquo [复制链接]

1#

临夏州紧扣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四梁八柱”的关键一环,从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多业态融合发展、聚集产业发展要素、畅通产品销售渠道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做到“产业有特色、脱贫有亮点”,让脱贫成果精准长效。

翠绿的*瓜苗、饱满的南瓜秧……在甘肃成伯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育苗温棚里,这些嫩绿的苗叶可劲生长着,给萧瑟的冬天带来一抹清新的绿色。

记者:陈姗姗

甘肃成伯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种植负责人徐幸福介绍说:“南瓜苗到我们这里育苗之后,由于育苗土是机质土,这个苗长得很好。经过催芽、育苗、加温之后,它生长快,现在等着移栽到大棚里。”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策支持下,厦门市在临夏州大力开展特色产业扶贫协作。今年3月,厦门市思明区在临夏县成立甘肃成伯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技术指导、劳务用工和消费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在临夏县桥寺乡、安家坡乡两个乡镇的六个村级产业扶持合作社合作种植高原夏菜亩,在先锋乡建立高原夏菜基地亩。通过严把品种关、施肥关、田间跟踪管理关,从种子、土地、种植、采摘、储运、加工、包装、配送、收购、批发、销售等每一个环节,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打响高原夏菜品牌。

甘肃成伯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秋香告诉记者:“我们以前最纯朴的种法就是土豆和玉米,它的产收一亩地多元,我们今年种植了西兰花,产值一亩达到3万多元,我觉得改变新的种植方式真的能有效提升农户的收入。”

实现脱贫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巩固产业。为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临夏州积极对接厦门企业,通过发挥公司自身优势,以产销对接、产地直销的方式,在临夏县北塬园区建设高原夏菜基地亩,种植莴笋、西兰花、西芹、娃娃菜等高原夏菜,帮助当地多名群众持续增产增收。

在该公司从事种植工作的村民马寿良告诉记者:“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我们如何种菜,现在我们想都想不到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好处。脱贫以后,就更加懂技术了,我想自己再承包点,公司有销售的渠道,我们有手艺,相信在他们的带领下,能把这个菜种植好,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甘肃成伯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秋香

发展产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群众吃上“产业饭”,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在临夏县翠梦飞服装加工有限责任公司里,身有残疾的男裁缝陈尕旦师傅手艺娴熟,正在缝纫机上“飞针走线”,自从来到了扶贫车间,陈师傅精良的“针线活”让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自信。“因为我的腿不方便,到别的地方去打工也不好做,做这个缝纫活对我来说比较适合,刚来的时候,手不顺,现在我很喜欢做这个,工资也慢慢提高了。”陈尕旦说。

换一种做法,就能换一种活法。按照“脱贫靠产业、产业靠覆盖、覆盖要达标、达标出效益”的思路,我州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发展灵活多样、更高收益的产业。年,残疾人唐小翠和杨延吉夫妇注册成立了“临夏县翠梦飞服装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入驻临夏经济开发园区正常生产的第一家残疾人服装加工企业。凭借着勤劳的双手,眼前这些做工精美的民族服饰、职业工装和绣花鞋,让扶贫车间里的工人、特别是残疾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稳定就业、持续增收的心愿。

临夏县翠梦飞服装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员工朱文莲告诉记者:“来这个厂里已经6年了,刚刚来的时候做衣服也不熟练,然后慢慢从以前的工资——多元到现在是多元,在这里上班离家近,两头都能顾得上。我想在这里把自己的技术练得更好一点,更好的发展一下。”

临夏县翠梦飞服装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唐小翠

依托临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临夏县农村产业示范园建设的*策机遇,临夏县探索建立以“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三方联合经营发展的模式,大力推进“三变”改革。截至目前,全县共流转土地15万亩,带动3.5万多户群众进入产业体系,引进农业“龙头”企业52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扶贫车间75家。充分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建成高原夏菜种植基地28个,蔬菜总面积7万亩、产量19.08万吨、产值7.1亿元,从根本上实现了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转变。

记者:陈姗姗徐克荣

编辑:张璐婷古乐

责编:祁蓉梅主编:李建芳

监制:姬平总监制:陈克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