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碧桂园致少年的你请不要鼓掌,请一定要向 [复制链接]

1#

上学读书,

对绝大多数的孩子而言,

是一个按部就班的成长经历。

但在甘肃东乡

这样的深度贫困区,

对部分孩子而言,

上学却成为一件需要全力争取的事。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马卡飞叶、马雪莲、马小英......

最新的《南方人物周刊》

向你讲述他们上学的故事。

马卡飞叶奋力在村里奔跑,不敢回头,脸上的泪痕很快蒸发在高原的干燥空气里。她父亲在后面追着打,他不理解,这个二女儿怎么这么不听话。

马卡飞叶一直都乖巧极了,直到六年级小学毕业后,家人不让她上学,她才学会了“顶嘴”。她既不想像15岁的大姐一样留在家里务农务工等着嫁人,也不想把自己读书的机会让给下面两个弟弟。马卡飞叶的父亲不识字,觉得二女儿太离经叛道了,女孩子读这么多书干什么?世世代代都这么过来的,怎么到她这里就不行了?

马卡飞叶

“我不想当农民,我想当老师。”不读书怎么当老师?马卡飞叶愁得眉头都拧在了一起。家人不让她上初中后,她每次争取都会被父亲粗暴终止,她不甘心,哭闹坚持,父亲烦躁不已,扬手要打,于是有了开头的一幕。

好几次,她冒着挨揍的风险,冲父亲吼:“你不让我上学,我就告诉老师!”

“女儿是会跑的钱”

有时候告诉老师也没用。

马卡飞叶生活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天桥村,小学就读于东乡县龙泉学校。在她的家乡,很多女孩读完六年级就辍学了,家里会帮他们把婆家说好。班里的女同学就是自家哥哥未来的“老婆”,这事在当地很常见。

东乡县是全国唯一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甘肃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东乡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区。过去,东乡族历来早婚,子女年龄到了七八岁,父母就会替他们做主订婚。曾有统计资料显示,东乡族婚嫁年龄一般在十四五岁左右。

在当地,女子结婚的彩礼钱大概在10万元以上,一般家庭会把嫁女儿所得到的礼金用于给儿子“娶妻”。所以民间有言:“女儿是会跑的钱。”

在龙泉学校,有些孩子上午还在上着课,下午突然就不来了;每次开学,人数总难齐全。马卡飞叶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马老师,年中考,他带出了成绩最棒的一届学生,中考平均分达到全县第二。但他在教学上的精力投入远不如“劝学”多。

电话劝是基本方式,劝不动就家访,或上门“拉”人。有时候把人劝回来没几天,又被家长留在了家里——原来只是做做样子而已。马老师气坏了,呵斥家长:你如果不让孩子来读书,我就给派出所打电话了!

这招很有效。年,国家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确保年实现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的目标。东乡县极为重视,各部门严格履职,年7月,东乡县东塬乡刘家村广场上,公开审理了一起控辍保学案件——因多部门多次劝说未果,县检察院对拒不履行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家长提起了民事诉讼。

东乡县山大沟深

家长没有读书意识,或务农或打工或做些小营生,这种生活已成为黄土地的日常。在重峦沟壑间长大的孩子很难理解上学的意义。

总有学生问马老师:“老师,我学这个有什么用呢?”马老师看着自己的数学教案,认真回答:“现在学的数学,可能买菜的时候用不上(这些复杂的知识),但它会决定你将来买菜的地方。——至少它能让你走到临夏、兰州,这些更远的地方。”马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告诉班里的学生:必须要上高中。

“你想要让别人尊重你,你自己要先改变。”这些话音出现在每周一次的班会上,但如果学生不来学校,连这些话都很难听到。马老师希望这些孩子都能上高中、去外面看看,“改变外界对东乡的看法。”

东乡县志记载:俯瞰历史,东乡人民耕作生活于座山和条沟中,屯犁、驼峰、龟背之间……是伟大的民族……东乡民风淳朴,勤劳务实,走南闯北,善于经商,勤于劳作,敢于创业,是个具有开拓性的民族。

年9月,马卡飞叶最终还是回到了龙泉学校,继续念七年级。龙泉学校不收学费和住宿费,因此父亲每周给她50元生活费,平均每日三餐一共只有10块钱。马卡飞叶觉得够了,只要能让她读书,怎么都行。

每周日下午,她从家返校要花两个小时——她住在村沟里,哪怕车行至无路可进之处距离她家仍有一段路程,相比之下,两车道宽的国道简直太好走了,马卡飞叶沿国道上行两公里后,便能抵达海拔更高处的学校;回家的路程是下坡,只需一个小时。

马卡飞叶瘦小的身影飞奔在山峦间,衣服兜起风,蓝色的校服衬着她嘴角上扬时出现的梨涡,自由极了。

这是孩子们的上学路

“一张单人床上挤着两个孩子”

东乡县龙泉学校是九年制学校,包含小学部和初中部。由于地处国道旁边,这所学校汇集了包括董岭乡、大树乡、考勒乡等附近几个乡镇的生源。3-5公里远的上学路,在这里并不稀奇。因此不少学生需要住校。

年4月,碧桂园扶贫干部在龙泉学校看到的一幕是:部分学生在临时搭建的板房上课、30名学生住在一间办公室。这是碧桂园正式进驻东乡县开展扶贫工作的一次学校摸排,即便已经走访过东乡15所学校,有了心理准备,这一幕仍然刺痛人心。

当年,为了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书可读,学校不得已搭了6个活动板房充当临时教室,活动板房、会议室、老师办公室都可以是“宿舍”。学校的两层教学主楼是砖混结构,建成于年以前,早已是D级危房,逢下雨便四处漏水,甚至让室内出现多处水帘,但学校多次打报告申请校舍翻修都未果——因为没有经费。

按规定,当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的情形时,房屋会被认定为D级危房。

年的龙泉学校

3天后,碧桂园确定援建龙泉学校。

这是一项出资万元的项目,包含一栋4层教学楼、一栋4层宿舍楼及附属工程的整体建设。4个月后,碧桂园于年10月12日把新校舍正式移交给东乡县人民政府、教育局,由此终结了龙泉师生在临时板房内忍受着寒冷上课的生活,解决了名学生的住宿问题。

伴随着控辍保学的效果,年龙泉学校的师生总人数达余人——已超过当年校舍翻新重建后的最大容纳人数。这两年来,每年新增一百余人,平均新增3个班。学校把老师的教研室腾出来作为新增班级的教室,老师搬去图书阅览室“办公”,图书室被打散放入各个班级,形成图书角,隔段时间就轮换一批,碧桂园每年还会赠送一批。

通向龙泉学校的路变得更便利了

如今,龙泉学校的住宿人数上涨到多位,学校对家住3公里外的学生提供免费住宿,据汪生术校长透露,“有些(距离)3公里内的也要来住,如果不答应就不来读书了。”这让汪校长哭笑不得,但最后仍会应允,“愿意来读书总是好的。”

主动读书求学的局面外加对周边村小、初中生源的吸纳,让住宿条件更紧张了。目前,学校单间宿舍最多住了20人,最少也是8-10人/间,在个别宿舍,“一张单人床上挤着两个孩子”,汪校长不得不在今年9月紧急购入一批上下铺,优先保障学生住宿。在有限资源里腾挪的结果,是部分老师的住宿被安排到了一公里外的周转房。

年9月的龙泉学校操场

在临时改造的教室里,有的没有讲台,有的没有电子白板。多名学生集体上早操时,站队变得困难,人与人的间距不足一臂宽——“在操场跑圈更不现实,所以只能让他们做两遍操。”目前,汪校长正在与县政府商量,如何“扩展”新校区,解决校舍紧张的燃眉之急。

资源的紧张其实在汪校长的意料之中,他也在尝试以不同的方案解决问题。但真正让他意外的是今年春季复学后,有一天办公室门口站了几名初三的学生——

“他们代表全班过来,要求把晚自习延迟到10点,想多看看书、做做题。”几个月后,龙泉学校这届初三学生考出了平均分全县第二的成绩。

“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你是骗子!”

16岁的东乡少女马小英生活在距离龙泉镇40公里外的达板镇。初中毕业后,她没敢想继续读书的事。家里有6个兄弟姐妹,她是老二,大姐正读高中,后面还有那么多弟妹,而她一个人就把家里的钱“掏空了”。

在马小英的描述里,她得了一种奇怪的病,“紧张兴奋过后,就会晕倒。平时也不能太累。”父母从不向她透露具体病情,她偷听医生与父母的交流,试图把零散的字词拼凑起来,“心脏病……隔膜缺损……”

年7月,她在ICU住了12天,每天花费超过1万块,不但迅速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让父母背上了债务。马小英愧疚极了,觉得对不起家人。中考前,她做好了毕业赚钱还债的计划。

但苦难的生活里也会遇到蜜枣。

临夏州一所新办的技校在中考时前往马小英的学校招生。这所学校的招生老师称:对所有贫困生免除一切费用,包吃住,每月还发放补贴。马小英不认命的性子又冒了出来,她报名去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包括马小英在内的所有学生和家长被告知,“学校包食宿,生活用品也都准备了,带初中毕业证和几套衣服来就行。”听起来像句玩笑,但学校认真地向家长强调了好几遍,目的是不让家长再给孩子生活费,因为这所学校全包了。

马小英到宿舍一看,果然!拖鞋、洗发水、沐浴露、书包、床单、被子、被罩、校服等一应俱全,每间宿舍还配有厕所——这在东乡是了不得的事,堪比酒店设计标准。学校每月往学生饭卡里打元餐费。女生每月有60元生活费,男生是40元……马小英觉得这是神仙地方。

年9月,马小英在学校参加军训

学校位于临夏州达板镇,临洮河而建,名为“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国强技校”),由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捐资3亿元创办,坚持公益属性,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就业技能。

年5月,国强技校正式开启招生工作。由姜虹校长带队,招生小组一个月内走进定西、临夏、白银、兰州等地的四百多所初中。遇到雨天路滑,老师们就下来推着车往坡上走——职业教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肩负重任,贻误不得。

“对贫困家庭学生免除一切费用”——招生老师每次说起这句话,总有怀疑的眼神投过来。在甘南,姜校长向当地教育部门沟通进校宣讲事宜,提到“全免”时,工作人员死活不信,“哪有这么好的事情,你是骗子!”

在年7月刊发的关于甘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中提到:“由于甘肃民族地区财政困难等原因,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和县级财政承担的20%的免学费等政策往往难以落实到位。”

学费、书本费、餐费、住宿费“全免”的情况简直太可疑了。

姜校长只能让对方打政府电话层层核实,对方核查了好几遍,才相信是真的。也有初中的校长索性组织有报考意愿的家长去国强技校的校址考察,“最多一次来了20辆大巴车”,还有学生和校长循着招生简章上的地址偷偷去考察。

人的计划招生名额很快超了。保守估计,国强技校一学年免除的费用约为万元。第一年学校共开设6个专业——建筑工程施工、汽车美容与装潢、物业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会计专业。

专业的设置很有门道,姜校长进行专业规划前,还做了仔细的市场调研,“物业管理”和“汽车美容与装潢”就是后来增加的,前者依托于碧桂园在当地的多个项目,后者很符合区域经济的特点。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极为紧密,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根本。

国强技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投入万建设的实训教室

姜校长很坦率:学校的育人目标明确,就是就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一人成才,全家脱贫”。

这件事已经被碧桂园证明过无数次——通过创办免费学校、设立教育助学基金等举措,改变了无数寒门学子及其家庭的命运。碧桂园共创办了3所慈善学校,除国强技校外,还有佛山的国华纪念中学和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

年9月19日,在国强技校的开学典礼上,一手促成并始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