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伟大奇迹中的甘肃印记甘肃脱贫攻坚纪 [复制链接]

1#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定西市漳县大草滩镇新联村村民刘文堂已过花甲之年,曾经家中经济拮据,还因心脏手术“雪上加霜”。这日子,如同推门便看见的山——总望不到头。

苦熬不如苦干,奋斗才有希望。

新联村毗邻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遮阳山。刘文堂的儿子过去学过厨艺,镇干部帮刘老汉出主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咱们守着好山好水,还盼不来好日子吗?干脆开个农家乐,准能成!”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年初,刘老汉家开起了农家乐。一年后,全家收入10多万元,以前住院治疗做手术借的钱也都还清了。

走进刘文堂家餐厅,中间墙上悬挂着一幅书法作品——奋斗。“我专门请人写了这两个字。”刘文堂自豪地说,“好日子就是奋斗出来的,不管扶贫给多少钱,都有花完的时候,但靠自己的双手,就能不断挣钱。”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当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自我发展之力被唤醒后,这片告别贫困的土地上,每一天都如此蓬勃、盎然,如同滔滔母亲河般生生不息、奔流向前。

华池县南梁镇民俗剪纸成为游客青睐的纪念品。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子恒

自然清新致富路山乡巨变新家园

如果把脱贫攻坚比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那么这场战役不仅帮助群众战胜了缠绕千百年的贫困,而且还刷新了乡村“颜值”,弘扬了主流价值,完善了公共服务,让陇原乡村换了一番新风貌。

山溪潺潺,黛山滴翠。倘若夏日到陇南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置身这方田园山景,一定能感受到陇南特有的清新自然之美。

时间回到几年前,各处还有一些老屋旧房,看着不美观,住着不安全。

成县王磨镇黄山村村民黄如意,虽然家里很早就建了新房屋,但因为老房子里堆了些杂物,他们还是经常去老房子里住。

“一遇到大风大雨等极端天气,晚上就睡不着,必须到村里的各处危房去查看。”黄山村村支书魏文科说。

脱贫攻坚,不仅要抓农村经济发展,还要大力改善村容村貌,让村民享受到“住上亮堂屋,走路不踩泥”的良好居住环境。

陇南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拆危治乱”攻坚行动,并坚持“拆危”与“传承”、“整治”与“保护”并重,做到了“一宅一策”精准拆危,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同时,按照宜建则建、宜绿植绿、宜耕还耕的原则,打造小花园、小景观、小菜园,提升了农村宜居环境质量。

甘南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自然村为单元,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在全州发起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

坐落于美仁大草原腹地的合作市佐盖曼玛镇俄合拉村,犹如一颗玛瑙,镶嵌在合冶公路黄金旅游线上。这里的很多群众都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吃上了“旅游饭”。

当年,甘南州把“环境革命”作为全州工作的总抓手,让生态文明植根于群众心中。最初,干部们下乡,手里总少不了一把垃圾钳,看到垃圾,就拾起来。

渐渐地,在干部的示范引领下,群众也行动起来,4.5万平方公里的甘南大草原干干净净,全州已经实现了“全域无垃圾”目标。

草原还是那片草原,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儿女幸福安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已徐徐展开。

盆花绿植区、精品鲜花区、花卉种植区、书屋休闲区……兰州新区花卉交易中心以“全能”性吸引顾客。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盛学卿

移风易俗沁心脾文明清风拂乡村

随着脱贫攻坚的逐步深入,各地为人诟病的“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渐渐失去了市场,勤俭持家的风尚悄然回归,古老村庄换了新面貌,有了“厚里子”。

合水县大力建办“正气银行”,按照“正气换积分,积分换物资,积分换荣誉,积分换扶持”的模式,对孝亲敬老、乐于助人、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等贫困户进行奖励,引导贫困户树立勤劳向上的良好风尚。

合水县固城乡王昌寺村将村民做的好人好事进行统计,定期召开村民大会,对于村民共同认可的好人好事,进行积分登记。村民自发的善举可以拍照作为评议依据,对于村中的集体活动,有村民自愿参加的,村委会给予登记。

村里统一印制了“正气存折”,储蓄内容涉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遵纪守法、脱贫内生动力、配合组织工作等多个方面,可以通过积分制换算成“正气币”,村民可以凭借“正气币”在超市里免费兑换商品。

“正气银行”开办以来,王昌寺村村容村貌美了,邻里互助多了,矛盾纠纷少了。行善举、献爱心在王昌寺村蔚然成风。

平凉市崆峒区的“高价彩礼”曾让人咋舌。近年来,崆峒区把抵制高额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红白理事会的成立成功引导了村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尤其是年疫情期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崆峒区白庙乡贾洼村党支部副书记、红白理事会会长赵彦海说,“全区餐饮浪费治理成效显著,村民攀比风气锐减,婚丧嫁娶平均花费下降超过六成。”

“过去是人情大于债,头顶锅儿卖。现在好了,推行移风易俗,家家户户都赞成。”高台县罗城镇罗城村党支部书记周兴智说。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带头示范”。年以来,罗城镇通过流动宣传车、播放村村通大喇叭、录制短视频、张贴宣传横幅标语、发放公开信倡议书等方式,大力倡导新时代乡村移风易俗新风尚,并组织文明实践志愿者行动起来,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宣传。

不仅如此,罗城镇13个村还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修改村规民约,促进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的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移风易俗,正重塑陇原乡村的道德规范,传统美德和新风正气润物无声地融入社会肌理。

宝兰高铁的开通极大方便了沿途群众快速出行。

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振兴感党恩

“我们一家能脱贫,是享了政策的福!”这是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廖坳村脱贫户冯志龙发自心底的一句话。

前些年,因为妻子张彩霞和长子患病,让冯志龙感到生活的重担似乎比黄土塬还要厚,重重地压在身上。

驻村帮扶工作队、村干部雪中送炭,为冯志龙家争取了大病救助、民政救助。

冯志龙的大儿子因病辍学,驻村帮扶工作队帮他联系,年他参加了西峰区的就业技能培训后有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也有了新的转机。

“我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平时就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做零活补贴家用。”张彩霞说,现在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吃水不忘挖井人。好政策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百姓心里念着党的恩情。“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已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里。

在这场史诗般的脱贫攻坚战中,越来越多的人对改变自身命运有了底气。“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融入每一个甘肃人的血脉里,这份精神也必将绵绵不绝地滋润着陇原大地,久久为功,激发着人们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甘肃脱贫地区正焕发勃勃生机,绽放新颜,实践再次证明,贫穷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跃上新的起点,甘肃正在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为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省委书记尹弘在深入临夏州调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发展壮大特色富民产业,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甘肃将一以贯之、接续奋斗,以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的姿态踏上新征程、勇夺新胜利、再创新辉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