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商汤伐桀鸣条大捷真实征伐路线又臭又长 [复制链接]

1#

夏商时期的历史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非常模糊,但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这两个故事已经深入人心,可见这两次征伐的重要性。《易·革》中明确指出:“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可见这两次讨伐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汤武革命”中的商汤伐桀。对武王伐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武王克商,从镐京到朝歌远比你想象的精彩(链接)。

关于商汤伐桀,大部分人的印象可能是商汤从亳都出发,到了鸣条和夏桀打了一仗,商获胜,夏桀被商汤流放,商取代夏成为共主。基本上,鸣条大捷一役就把整个夏搞定了。但是实际上,商汤在鸣条之战以前,在夏都(夏的都城)已经打过一仗。从夏都之战一直到夏桀彻底服软,至少又打了6仗。其实早在夏都一战,夏桀就已经无力回天了。但是他始终不甘心,一直到处跑,导致早就该结束的灭夏之战“又臭又长”。

首先,我们来看商汤自起兵到夏桀被俘的路线:

亳中邑-郕地-夏都-有莘氏(莘地)-戎遂-鬲山氏-鸣条-高神之门-南巢-苍梧之野

翻译成现代地名就是:

河南安阳殷都-河南荥阳成皋-陕西渭南合阳(偃师商城)-中条山区-山西运城夏县-河南三门峡陕州-山西运城夏县附近

此图自制

亳中邑到夏都:本应结束的战斗

商汤从亳中邑出发西征夏桀是没有争议的,但争议比较大的是亳中邑在哪。因为在那个时代,商人习惯把商王居住的地方都称为“亳”,而历代商王总是不断迁都(历史课本的“盘庚迁殷”),因此我们会看到商代有一堆亳都。根据现代研究,可以认为,商汤出发的亳都应该在今河南安阳殷都区(就是盘庚迁殷的地方,他祖宗牵了一圈他又迁回来了),提的比较多的西亳是商汤灭夏以后营建的。

从亳中邑(今河南安阳殷都区)出征,到了郕地(今河南荥阳市成皋)。此地距离夏都约50公里,是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易守难攻。这里是千年后刘邦和项羽的决战之地,离此地不远的虎牢关更是“三英战吕布”的重要关隘。因此,只要打过了这里,夏就相当于亡了一大半。但是夏桀好像不明白这个道理,或者说明白了也没办法。在此处夏桀一战即败,导致门户洞开,商汤一路势如破竹,北灭温,西灭有洛(都是夏的附属国),迅速进人伊洛平原,直逼夏王朝的*治中心,兵临夏都城下。这次夏桀使出了吃奶的劲与商汤搏斗,斗争十分惨烈,但最终商汤还是占领了夏都。

图片来自网络

夏都到鸣条:彻底奔溃

一般来说,失去了都城的君主就算再蹦跶,也不过是延后几天死而已。例如几百年后的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只打了一天,纣王就自焚了,一点不拖泥带水。然而,夏桀并没有这样。因为虽然夏都之战大败,但是夏桀依然保留了一点实力;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诸侯都叛夏,因此夏桀依然可以到一些支持夏的诸侯国那里取得支援,后期翻盘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夏都之战败后,夏桀逃至今豫西和山西南部、陕西东部一带。商人乘胜追击,双方首先在莘地(今陕西省合阳县境)打了个遭遇战。夏桀逃到这里本来是要联合同姓的有莘国共同抵御商汤,但是仍然遭到失败,于是渡过*河向东进入今晋南一带。其实夏桀联盟有莘的失败一点也不意外,看看商汤的相伊尹从哪里来的就知道了(伊尹是嫁到商的有莘氏的陪嫁奴隶)。

夏桀边打边逃,败于戎遂、陑山,又逃到鬲山氏,感觉好像是满地图乱跑。实际上,夏桀一直都在中条山区流亡,没有跑的多远。就这么一直败走,终于到了距鬲山约70公里的鸣条(今夏县西北和安邑镇以北地带)。在这里,夏商进行了大决战,决战结果很明显:夏*全线崩溃。商汤不仅在鸣条击败夏桀,还顺道讨伐了忠于夏的三(今山西省闻喜县,距离鸣条三十公里),缴获了大量的宝器珠玉。三的祖先不简单,是古豢龙氏,就是能够饲养龙的部族。但是由于跟错了老大,导致跟着上级一起被团灭。

此图来自网络

鸣条到苍梧之野:苟延残喘,一切终结

鸣条之战后,夏桀竟然依然顽强的继续逃跑,而且还是边打边跑。经过高神之门(今夏县地带)、南巢(今河南三门峡陕州南郊),最后到了苍梧之野。苍梧之野这个地方在古代有两处,一是在今商县东南武关一带,此地北距南巢约公里。按照我们前面的分析,此时夏桀*队已经是溃败中的溃败,士气全无。而且从前面看夏桀败逃最远的一程也只有70公里,到现在应该没有那么旺盛的精力突然鼓足了劲跑这么远的路。因此我们采用第二处的说法:苍梧之野实际上还是在夏县附近,离鸣条、高神之门等地很近。

这次,这段“又臭又长”的征伐彻底结束了,但等待夏桀的并不是死亡。商汤将夏桀流放到了南巢,最后死于亭山。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推测,他在位时间长达52年,死之前还能从容跟人说话,晚年大概是在比较稳定的环境中死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