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微游甘肃」
在甘肃,美食的大旗只能由牛肉面、浆水面、饸烙面……花样繁多的面食来扛?作为一个跨越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以及高原气候区的大省,甘肃给各位老饕的菜单食谱,当然不能这么单一。
西北“羊咩咩”逃不开成为一顿美食的宿命
甘肃各地地理位置大有不同,“草料”也各具特色,养殖的羊肉膻味儿淡,肉质鲜嫩。在烹制羊肉这件事上,每个甘肃人也能细心到每个犄角旮旯,直到找出最佳的方法。烤、煎、蒸、煮、烩、焖、卤、炖、炒……正是应了“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甘肃人做不到。”
手抓配蒜和椒盐是很多食客的心头好
甘肃人不会在面和肉之间做选择,成年人一般是都要!跨过玉门关,还管有没有故人?光是胡羊焖饼就能一把拽住你的胃,将煮好的羊肉和面饼进行焖炖,“咂”一口便能香气唇齿留香,离愁别绪得少了一半;红柳穿过羊肉的肌理,独特的木质清香渗在羊肉之间。纯肉吃多了嫌腻?解腻也有招,那就来一碗羊肉面片,几口下肚,解腻又顶饱。庆阳的羊肉包子上餐桌时,面和肉“双鲜”各不耽误……这品类都要说起来,那可比相声里面的“报菜名儿”长多了。
胡羊焖饼融入了肉的鲜香,面的劲道,多重口感在口腔跳舞。
白银靖远、庆阳环县、临夏、甘南、武威民勤等地更是甘肃头一份的吃羊大户,靖远羊肉鲜香,膻味很淡,非常适合惧怕“羊膻味”的食客;环县人则把清炖和清蒸羊肉研究到极致;到了临夏怎么能不尝试下手抓?其粗犷的烹饪和食用方法,保留了羊肉最原始的滋味。
红柳烤肉值得食客一试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件事在甘肃,从来不是简单的一句描述。那些打着羊肉招牌的店家,总有自己的吃肉的“独家秘方”,煎炒焖炖……搭配点自己的创意,羊肉和其它蔬菜配合,相得益彰,都是绝佳的美食体验。这里吃羊肉能吃出你想不到的搭配,尝鲜有尝鲜的做法,饱腹有饱腹的花样。
羊肉合汁汤要调出汤的鲜气
中国人吃羊肉的历史要追溯到多年前,中国的先民驯化了羊,羊成为日常六畜之一。被驯化后的“羊咩咩”最终的命运就是上餐桌,于是,历朝历代的美食家们想出了不少烹饪羊肉的方法,其中宋朝是羊身价最金贵的时代,价格十分昂贵,相传,饶是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大快朵颐吃羊肉的机会都不多,只能是偶尔“解解馋”。
黄焖羊肉肥嫩鲜香,酱汁的浓郁包裹着丰腴多汁的羊肉,让食客唇齿留香。
羊肉乃滋补佳品,中医记载,其能御风寒,对虚状有治疗和补益效果,冬季食用效果最佳,故被称为冬令补品。但是羊肉的特殊气味,让很多食客闻之生畏,即便再滋补,也因为气味儿放弃品尝。其实,“羊咩咩”的这种气味儿,来自于“支链脂肪酸”这个相对生僻的名词,尤其是短链的4-甲基辛酸、4-甲基壬酸和4-乙基辛酸,这一堆看不懂的词儿,是使羊肉在气味上不是那么“清爽”的源头。
“南橘北枳”的典故,大意是一方水土不仅能养一方人,水土也会滋养植物。环境不一样,果实的品相,口感等差异会很大,这个道理放在羊身上也是行得通的。羊肉在南方和北方,味道和口感大有不同,受不了膻味儿的朋友可以来甘肃,这里的羊肉会给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